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红星在前网:中国唯一披露国际思维、隐形、超限战争内幕的权威军事网站
 
首页首页  欢迎页欢迎页  相册相册  搜索搜索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注册注册  登录登录  免责  

分享 | 
 

 老兵讲述抗美援朝:全乡18名志愿军只有我活着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向下 
作者留言
xuejun
会员
会员


帖子数 : 497
积分 : 1442
威望 : 1
注册日期 : 11-03-03

老兵讲述抗美援朝:全乡18名志愿军只有我活着 Empty
帖子主题: 老兵讲述抗美援朝:全乡18名志愿军只有我活着   老兵讲述抗美援朝:全乡18名志愿军只有我活着 Empty周三 23 三月 2011, 5:16 pm

老兵讲述抗美援朝:全乡18名志愿军只有我活着

长江商报王晴我要评论(137)
字号:T|T



老兵讲述抗美援朝:全乡18名志愿军只有我活着 42268302


宋全友老人家里留存的老照片。 本报记者 倪娜 翻拍
老兵讲述抗美援朝:全乡18名志愿军只有我活着 42268301


宋全友讲述参加抗美援朝。记者 倪娜 摄

来到宋全友家里的时候,他热情地开门,老花镜来不及放下还捏在手里,茶几上搁着几本杂志,还有一个白色的文件夹,里面有些老照片。

退休后,他几乎每天都会在茶几旁坐上一会,“没事我就喜欢把老照片和歌谱拿出来看看。”

宋全友说,这些谱子上的歌曲,从朝鲜战场一直唱到了武汉的家中,从青年一直唱到了如今,59年都未曾间断。

想起年轻时壮怀激烈的岁月,这位77岁的老人说,那些日子仍历历在目,如同发生在昨天一般。

用大声吼歌来御寒

1951年4月,18岁的宋全友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同年10月便出发前往朝鲜战场。“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他出发时唱的第一首歌,同行的1000多个新兵就是唱着这首歌徒步出发的。

出发前,部队组织他们所有人照了一张单人肖像照,宋全友在此之前从未照过相。如果在战场上牺牲,这张照片将被留给家人作为“遗照”。

行军过程中不许士兵们相互大声谈论,他们之间最多的交流就是一起唱歌。

宋全友回忆,那时虽然仅仅是10月,但中朝边境已经开始飘雪,战士们没有厚棉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每天的行军任务是70里,最多时要走100里路。“抵抗寒冷的取暖方式之一就是大声吼歌。”宋全友说。

而在零下十多度的夜晚,新兵们只能相互拥抱着,用对方的体温取暖。“有时候,我从睡梦中冻醒,也能感觉到战友在发抖。”

“挖工事歌”刻进骨头里

经过20多天的徒步跋涉,宋全友的队伍终于到达了前线战场。新兵们都是20岁左右的孩子,由于经验不足,看见敌机出现时,有些士兵还是乱作一团四处逃开。“班长就命令我们不许到处跑,有飞机时就原地卧倒。”有了经验之后,他们不再害怕敌机了。

进入前线后,1000多个新兵被分派到不同的阵地,宋全友与其中5人分到了同一班。当时战场上进行的是阻击战和防御战,除了上场杀敌,士兵们还需要挖防空洞和战壕。

在挖战壕的时候,大家学会了“挖工事歌”,“坚固工事是咱挖,它是咱们连队的家……”不论是歌词还曲调,77岁的宋全友都能脱口而出。他说,这支歌和后来学会的“冷战歌”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头里,永生不能忘记。

炮弹落在身边一米处

战场上的牺牲在所难免,每天都目睹着战友倒下,其他人甚至来不及悼念,就必须马上将牺牲战士的尸体就地埋葬,然后准备新的战斗。“想到下一个随时倒下的都可能是自己,就不太害怕。”宋全友说,最惨烈的时候,他们将一位战友炸碎的尸体一块一块捡回来,拼在被单里埋葬。“那是个胖胖的小伙子,笑起来很随和。”

宋全友命悬一线是在一次放哨的时候。在发现有敌情后,他连打几枪,但也同时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敌人回击的炮弹正落在他身边1米左右的地方。

醒来时,身体已经被沙土掩盖,头上血流如注。“我本来想继续值班,却被其他战友强行按回营地包扎,由其他人顶替了我的工作。”宋全友说,打仗时战友们之间根本没有太多时间说话交流,而共同经历生死,却让他们相互信任、生死相托。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持续了43天。那是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他身边的战友一一牺牲。“有时没有粮食和水,大家只能靠树皮草根生活,上了战场没有一个是孬种!”说到这时,宋全友双手交叉紧握,手臂有点颤抖,沉默了很长时间。当时他所在的排共牺牲了39人,活下的只有四五人而已。

记忆中的朝鲜姑娘

在停战后,他们并没有马上接到回国的命令,战士们都在朝鲜继续坚守了一段时间,宋全友大约待了8个半月。

坚守的日子里,更多的是进行一些生产活动,于是,战士们也就有了和本地人接触的机会。宋全友的部队驻守在朝鲜元山的海边,当地的渔民都很贫苦,部队会时常为渔民们送去米和粮食,有时也会收到渔民送来的鱼。

如果有战士在路上捡到当地百姓的粮食,如掉落的板栗或其他果实,都会投放到弹药箱中,等到箱子装满就集体送还给村子里。“我们绝对不能擅自拿任何百姓的东西,这是最高纪律。”

而美丽的朝鲜姑娘也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讨论的话题。在宋全友的记忆里,渔村里有很多朝鲜姑娘,大家在闲暇时间聚在一起谈起,哪个朝鲜姑娘最美丽,谁最大方,谁最爱笑。说到兴起时,也会相互开开玩笑,但仅此而已。部队纪律严明,士兵们不敢与姑娘们太靠近。

“我印象中,朝鲜姑娘都很漂亮!”说到这里,宋全友因为战争回忆紧握的双手才慢慢放松下来,笑着仰靠在沙发上。

18名战友只剩他一人

1954年4月4日,宋全友的部队接到了回国通知,第二天就集体乘上了归乡的火车。“哪有那么多浪漫的事,都是大老爷们聚在一起唱唱歌欢闹一阵而已。”问及回国前夜的情景,宋全友哈哈大笑。

回国后的日子就平淡下来,从部队退伍后,宋全友先后经过了几次分配,最终在湖北省农机集团公司干到退休。早年间,他曾经回到老家寻找当年的战友,却被村里人告知,与他一同报名参军的18个人,仅剩下他一人。

或许是从战场上养成的习惯,那时学到的几首歌,宋全友每天都会唱上几遍。“我想把这些歌永远留下来,让后辈们也能唱起来。”退休后,宋全友将“挖工事歌”和“冷战歌”整理出来,送到了湖北省档案馆,为那时的历史增添了一笔新的记录。

人物简介:

宋全友,男,1933年生于安徽,1951年4月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参加了上甘岭战役,是班上仅留的几个幸存者之一。停战以后,他继续在朝鲜坚守了半年多,1954年回国。一起报名参军的18名同乡,仅剩下了他一人。

http://news.qq.com/a/20101024/000460.htm
返回页首 向下
 

老兵讲述抗美援朝:全乡18名志愿军只有我活着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 红星铁壁 :: 红星传统 :: 红星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