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红星在前网:中国唯一披露国际思维、隐形、超限战争内幕的权威军事网站
 
首页首页  欢迎页欢迎页  相册相册  搜索搜索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注册注册  登录登录  免责  

分享 | 
 

 红军名将董振堂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向下 
作者留言
解放
会员
会员


帖子数 : 678
积分 : 892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11-02-23

红军名将董振堂 Empty
帖子主题: 红军名将董振堂   红军名将董振堂 Empty周一 04 四月 2011, 8:17 pm

红军名将董振堂

■朱小平

谨以此文纪念光荣“八一”建军节。在庄严的军旗上,有无数烈士的鲜血,其中有这么一位———

当年红军中的一代名将、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于1937年1月20日在河西走廊壮烈牺牲后,至今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沉寂了数十载。尽管他在陵园中是军职最高的烈士,尽管他的遗物望远镜、皮包、手枪仍然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尽管他生前担任过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军团长、红五军军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委员等要职,尽管他一生骁勇善战、屡创战功,但后来不少有关长征的书籍却几乎很少提及这位红军名将。他的战死、他的传奇经历也愈来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

由“国军”中将到红军军团长

董振堂是河北省新河县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投军冯玉祥部,由于善战,短短5年,竟由一名见习排长升为中将———国民革命军13师师长,后任第30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后,冯玉祥的残部被蒋介石缩编为第26路军调至江西宁都围剿红军。董振堂所在师被缩编为25师73旅。董振堂由此对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十分愤恨。

1931年12月14日,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师长高树勋分别至上海、南昌养病,中共秘密党员赵博生和董振堂(当时他并不是***员)率17000名官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随后全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组建成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

董振堂为什么发生这样巨大的转变而背弃了旧营垒?恐怕至今是无人知晓的一个谜团。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旧军人中他是一位正直的人,在旧军阀时代爬上高位的军官中,不克扣军饷者颇为少见,据《军团长董振堂及其身后事》记载:董振堂任***中将师长时月关饷200多大洋,但却反对买地置房产,给夫人买的衣料也是布的,却经常送钱给部下……他起义后被批准加入中国***后,立即将仅存的3000多元大洋的积蓄交给党组织。当时的13军军政委何长工(董振堂当时是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为慎重起见,将此事上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主张不要全上交,寄些给家里,留一点自己用;而董振堂却仍坚持全部上交,他说:“革命了,个人的一切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

董振堂加入红军,不仅不要钱,最终连自己的生命也献给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

***等常提及和怀念他

董振堂牺牲后仅12年,中国***就夺取了政权。

董振堂没有看到这一天,无法享受胜利的喜悦。但是,***等中国***的高级军政领导们,从他参加起义始,就一直在关怀他;在他牺牲后,也一直在怀念他。

董振堂起义后,是***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职权亲自批准了董振堂的入党申请,而那时***在党内的处境是颇为尴尬的。不久,数万红军在赣州腹背受敌,战况危急;***急电***“暂停休养”赴前线指挥。这时距宁都起义才两个月,***大胆起用刚刚改编成红五军团留作预备队之用的17000人的26路军起义部队去赣州,果然旗开得胜,红军主力解围。

这一仗大概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竟每每提及(当然,董振堂后率部还打了不少闻名的恶仗)。***在瓦窑堡会上曾特别强调:“地主资产阶级的营垒中变成红军的董振堂,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在新保安,当埃德加·斯诺采访***时,***又特别提到了董振堂。

董振堂对***很敬佩。长征中遵义会议召开,董振堂极为兴奋,常说:“以后就好了”。他的部下发现,自长征以来,董振堂还是第一次这样激动和高兴。在西征之前,董振堂认为是失策,他也只写信给***和朱德,要求中央将部队调回。可惜,***没有收到他的信。

红军的其他战友们也始终在关怀和怀念他。董振堂牺牲后,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曾到河北新河县董振堂家中探望。1946年,刘伯承、邓小平将董振堂的堂兄接到邯郸的解放军司令部,详细询问遗属情况,随后派人将流落到安徽的遗孀贾明玉一家接回冀南,后由宋任穷派冀南军区领导给了房子、几十亩地及60万边币。

新中国成立后,高台县建立了“董振堂同志纪念碑”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当年董振堂的上级领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元帅的身份题写了别具一格和饱含***的碑文:

振堂、海松、厚发、启华、义斋及西路军牺牲的诸烈士们:

你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是我军无尚的光荣

徐向前敬挽

1956年11月,叶剑英元帅视察河西走廊来到高台,仰望悬挂过董振堂烈士头颅的高台城楼时,感慨万千,赋诗一首:

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
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1979年8月,当年任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原少共国际师)政委的肖华上将,也来到高台吊唁董振堂。这位当年18岁就当了师政委的上将,回忆起当年的战友和兄长(董振堂比他长21岁),不禁涕泪沾襟,也写了两首诗:

肃立高台悼忠魂,犹闻宁都号炮声。击案愤起千城将,振国英雄拭云峰。

其二

战死错路志未酬,留取碧血化红旗。七天七夜一步书,悲壮千古泪沾襟。
……

怀念、哀思无穷尽。老战友们为什么这样怀念他?一是因为董振堂是红军中的名将,屡立奇功,只惜英年一死,壮志未酬。二则董振堂一向以善打恶仗、硬仗而闻名,讵料由于上级指挥失误,“战死错路”,英雄遗恨,也使幸存者每每扼腕沾襟。三为董振堂之死固然不失名将的英雄气概,但过于惨烈、悲壮,使得老战友们感怀万端。董振堂之死,诚如肖华诗云:“悲壮千古”!

董振堂之死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先的困境下,与超出西路军数倍的马家军血战河西走廊。几番浴血,元气大伤。离开永昌后,即以董振堂指挥的红五军开路。1937年元旦,董振堂率39团、45团及两个骑兵连、妇女团三营共2000多人攻占高台。

不数日,马家军前线步骑总指挥马元海率4个骑兵旅及炮兵、特务、手枪3个团加上3个民团共二万多兵力,围攻高台县城。激战数日后,红五军被迫退入城内。15日,马家军发起总攻。20日,敌军突入城内。经过10个小时的巷战,2800多名红军除个别人被群众掩护突围外,均壮烈牺牲。

董振堂之死至今有数种不同的说法。

马家军占领高台后,匪首马元海向马步芳发了急电:“高台匪全部消灭,匪军长董振堂和政委陈等阵亡”。马步芳据这个电报上报蒋、何等。

电报中未用“击毙”的字样而用“阵亡”的中性词汇,颇耐人寻味,因为据幸存者介绍,董振堂之死有4种情况。一、董振堂从东门城墙跳下后便中弹牺牲。二、董振堂从城墙上跳下后又往前走了几十米才中弹牺牲。三、董振堂左右开枪,打到最后一颗子弹时左腿负伤遂持枪自尽。四、《西路军魂》记载:董振堂“在东门城墙上与敌激战,一粒子弹打穿了他的腿,他身子一晃,从城上跌下,又摔伤了腰。他爬起来半跪着,举起手枪向马家军射击。左手手枪打完了,他右手拿起手枪,将最后一粒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胸膛。”

综上所述,前两种说法均难以成立,因为当时军政委黄超下了死命令:必须死守,如失守以军纪党纪论处。董振堂也向部下下了死命令:“誓与高台共存亡!”他不可能单独跳墙突围。“往前走了几十米”更不符合实际情况,当时马家军蜂拥爬城,充斥街巷,岂容走几十米!?第三种说法也难以成立,如在城上负伤,还有战士,也不影响换枪继续射击,不到弹尽按董振堂的性格决不至自戕。唯有第四种说法符合实际,也符合董振堂刚烈坚毅的个性。从马家军“阵亡”的电报中也可得到印证。因为马家军官兵若击毙董振堂这样的高级红军将领,必会升迁受到重赏,但实际并无此种情况发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7月26日第十版)

万物复苏 18:37:04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088/159449.html
返回页首 向下
 

红军名将董振堂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 红星铁壁 :: 红星传统 :: 红星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