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丹心 会员
帖子数 : 213 积分 : 276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10-12-11
| 主题: 英雄已随忠魂去 一身正气留人间(孤胆英雄---张国富详情版) 周六 19 二月 2011, 7:39 pm | |
| 他生在一个造就英雄的年代。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曾经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顶天立地、赫赫有名的特级战斗英雄。在彪炳史册的共和国英烈谱中,除了董存瑞、黄继光、杨子荣、邱少云、杨根思、安业民……,还有一个曾经赫赫有名、后人默默无闻的人物理应位列其中,他的名字叫张国富。 张国富的战斗经历极富传奇色彩。他先后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四川、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因人作战勇敢,屡建奇功,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并被授予“孤胆英雄”、“开路先锋”等光荣要称号。他曾获得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两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奖章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一枚……1950年9月张国富光荣地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团大会。当年他才能19岁,是众英雄中最年轻的一位,受到领袖们的偏爱。会议期间,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曾单独接见张国富,并亲切地询问他的身体和学习情况,批示他“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再立新功。”张国富的英雄事迹在47军史上有记载,被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名录》,被人们誉为活着的黄继光、董存瑞。原国家核工业部设计院党组副书记穆建华在其名为《激流》的战争回忆录中,深情地追述了他的老战友、老部下张国富传奇般的战斗经历。他的事迹还以《孤胆英雄张国富》为题上过小学语言课本。张国富1931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县新立镇一个贫农家庭,1946年12月在原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948年加入中国***,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富就曾活捉***中将赵佰昭。在辽沈战役著名的“胡家窝棚”战斗中,张国富起了“很大”的作用,战后被子评为特等功。在朝鲜战场上的临津江阻击战中,张国富所在的连坚守3456高地七天八夜,全连最后剩他一人胸负重伤爬下阵地,曾被战友们传为电影《上甘岭》中:“张连长”的原型。 1947年5月,我军向东北***部队发起夏季功势,张国富所在地的独立三师九团负责功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江密峰地处松花江以北,是一座南高北低的山岭。在功打北山时,双方激战到下午3点多,还有300米高的山峰难以攻下,此时一营长、三营长、一连长和三连指导员都牺牲了,一营和三营的伤亡最大。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牺牲了,张国富眼红了,紧急关头,他只身一人,在我军炮火掩护下冲到距敌指挥所10米处,掏出一颗手榴弹,冲进敌人的指挥所,大喊一声“投降不杀”。当时在指挥所里的敌中将赵佰昭吓傻了,乖乖地当了这个16岁战士的俘虏。敌指挥所失灵了,部队 一鼓作气攻上山头,全钎了江密峰守敌。战后,《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中将赵佰昭》为题,详细报道了这段传奇般的战斗故事。此次战斗张国富不但被记大功一次,而且成了独立三师的名人。 在攻打江密的战斗之后不久,张国富又经历了一个极为惊险的战斗场面,创下了独自一人使部队化险为夷的战争奇迹。那次,他所在的九团二营五连刚进入松花江边一个村庄的大院里休息,就被敌人用机枪把大门封锁住了。全连都被堵在院子里,情况十分危急。张国富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从墙上翻身到墙外的玉米地里,在爬到距敌人20余米远的地方时向敌机枪手投去一颗手榴弹。趁敌人机枪“哑”了的时机,院内的战友们冲出大院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部队得救了,张国富又被记大功一次。 1948年9月至11月,在解放东北全境的辽沈战役中,张国富立下了“天大”的一功。当时***廖耀湘十余万人的第九兵团与解放军部队呈“胶着”状态,张国富所在的部队知道敌司令部就在他们战斗的一带。但会不会碰上,能不能发生遭遇战,能不能端掉敌人的指挥所,谁也拿不准。在攻打胡家窝棚时,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经过几十次冲锋,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了。这时,张国富却逐渐接近了敌人指挥所,他佯装被打死了,伏在战友们的尸体上,当部队再一次发起冲锋时,他投了一个手榴弹,炸死五六个敌人,然后手持爆破筒一跃而起,冲进敌指挥官被吓得不知所措时,战友们已经冲了上来。敌指挥官一看大势已去,当即命令士兵停止抵抗。这场战斗,大大加快了战役的胜利进程。张国富在胡家窝棚战斗中创下的大胆巧妙的战法,为部队组织二次冲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减少了我军官兵的伤亡,对端掉敌军指挥部起到了重大作用。张国富当时只身一人手持爆破筒冲入知军阵地的举动,被指挥战斗的师首长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战后,张国富被记特等功一次。他的《立功证书》“功绩摘要”地栏是这样写的:“辽西战,替班长看地形,打一个手榴弹,炸死五六个敌人,活捉敌官兵10余名;冲进敌指挥所,对战役起天大的作用,战后评一特功。”多年以后在拍摄电影《大决战》的第一部《辽沈战役》时,编剧们还念念不忘那场对辽沈战役胜利起着特殊作用的“胡家窝棚”战斗。但只有张国富的战友们知道,对胡家窝棚战斗胜利起着天大作用的是手持爆破筒冲入敌军指挥所的张国富。 1951年4月,张国富所在的47军入朝作战。当时中朝正同美军举行停战谈判,美军倚仗自己的实力,叫器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着战场上解决。当年9月,敌军发动“秋季攻势”,在临津江一带向我军发起进攻。当时参加进攻的“联合国军”有美骑一师、美骑三师、美骑二十五师、英联邦师、李承晚军第九师、泰国团、土耳其旅及希腊营。张国富所在的连在此3456高地上坚守七天八夜,全连战士除张国富外都牺牲了,但直到最后一刻敌人也未能攻上高地。经过我军的顽强抵抗,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秋季攻势”。张国富在这次战斗中由于胸部负伤,被转回国内治疗。张国富,就是这样一位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的特级战斗英雄,他传奇的战斗经历将永远铭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上。 -------下篇:和平时期,他是默默无闻的火药工人张国富 英雄已随忠魂去,一身正气留人间 我为英雄张国富的传奇经历喝彩,更为他40年的平凡生活讴歌。 40年间,张国富的上级、老战友,原国家核工业部设计院党组副书记穆建华一直在打听他的下落,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47军老军长黎原和47军编写军史的同志也到处找他,但却一直不风险了的踪影。一位赫赫有名的特级战斗英雄,怎么会在共和国的土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原来,1951年9月张国富在朝鲜战场粉碎敌人“秋季攻势”的战斗中,由于胸部负重伤转回长春治疗,1953年痊愈后回到部队。归队不久,就被送到湖南衡阳步校深造,在那里一直学习了年。1958年,他主动要求复员回到原籍,当时他是连级干革命部,后来在与小儿子张君耀谈起当时要从部队回到地方的动机时,他说,在部队,他曾经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都不在了,他不想借牺牲了战友们的光留在部队享受,他要回到地方做一个普通的农民或者工人,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建设,去缔造和平生活。 张国富回到原籍吉林榆树后,当地政府对自己家乡这位特级非常重视,经常请他做报告讲战斗经历,还准备把他安排到县机关领导岗位工作。张国富打心眼儿里不想当领导,他看在家乡务农不成,便于当年悄悄地来到正在大批采用工人的鹤岗,先在驻十三厂的矿务局消防队当了消防队员。消防队解体后便留在十三厂当一名火药工人,在那里一直干了20多年,直到期1986年退休。当年他从榆树到鹤岗时,档案、户口等什么都没拿,晌复员证、立功证等更是露都没有露,完全是按“盲流”采用。而且在登记时,他将自己人的名字由“张国富”改为“张国福”。他后来讲到改这个名字的原因时,深情地说,我就是不想让部队再找到我,不想让人们知道我过去的经历,战争年代,自己身边不知倒下了多少战友,他们再也感受不到新中国暖暖的阳光了。与牺牲的战友们比,我觉得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其它任何荣誉都不重要。一位曾经惊天地、泣鬼神的特级战斗英雄,就这样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30余年间,不要说单位的同事,就是自己的儿女也不知道他们的父亲原来是一位共和国的特等功臣。直到他退休多年以后,女儿去西安出差时偶然起了一个念头,抽空去参观了父亲过去所在的部队47军及其荣誉室,才知道那英模榜上的“孤胆英雄”张国富原来就是他那普通而又平凡的父亲张国福。 张国福在十三厂工作的20多年间,从事的一直是重体力工种。从他的小儿子张君耀记事时起,他们 从没干过“好活”,不是制造火药,就是装卸火药,中间打过几天更,当过几天管理员,就算轻巧活了。那时要从南方运回TNT原料。再把制好的炸药运到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等地,张国福就坐在闷罐车上一趟一趟地负责押运。张耀君小时候跟父亲押送过火药,那可不是什么“风光”的事儿!每次都是弄个破麻袋片儿往闷罐车上一铺,夏天又闷又热,冬天又冷又饿,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由于押运火药即遭罪又有危险,没有几个人愿意干这个“苦差使”,张国福才把惟一的儿子带到身边,其意不言处自明-----困难有什么可怕的,危险有什么可怕的,儿子我都押在车上了,怕什么怕?至于装卸火药,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张国福干起活来力气很大,没人比得过他。从张君耀记事起,他家住的一直都是十三厂分的那户平房。张国福有4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后来孩子大了,一家一铺炕实在挤不下了,才在房后又压了一间六七平方的偏厦子,搭了个小炕。他从进厂时起一直到退休都是四级工,20多年从未长过级,老伴儿送他一个绰号“老四级”。一家七口靠他那点微薄的工资生活,困难可想而知,但张国福从未向单位申请过一次救济或补助。即使生活如此艰难,40年来,他从未拖欠过一分钱的确良党费,直到去世前一个月,还定期按月足额向组织交纳了党费。三年困难时期,张国福把他的父母从原籍接到鹤岗生活。那时粮食供应标准相当低,老头老太太又没有口粮,有时全家一连几天吃不上一顿像样儿的饭。老头老太太领着孩子到农村去拣豆子煮着吃,或找地方挖大头菜根子吃,后来又卖过稻糖吃过稻糠。张国福在厂里省下干粮拿回家给老人和孩子吃,自己只是喝点粥,走起路来真打晃,手、脚和腿都浮肿了。看他饿成这样,老头老太太几次作他闹他,催他找单位或有关部门解决点儿口粮,他执意不去找任何人。为这,老头老太太没少骂他,说他兵白当了,他都默默地忍受下来。无奈之下,老头老太太只好回到了原籍。 后来情况虽然略有好转,但张国福一家仍然艰难度日,过着艰苦的生活。张君耀还记得自己十几岁时,每天天不亮父亲领着他去拣煤矸子。为了能让家人吃上点儿菜,张国福在房前屋后及附近种了点地,又自己喂了两头猪。他自己往往揣个烧好的土豆就去上班,既当菜又当饭,省下班上发的保健饭拿回家给孩子们吃。张耀君从记事时直起,他们姐几个穿的全是破旧的工作服,家人的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后来张国福退了休生活好了,他也从来不穿新衣服,总是拣姑爷穿过不要的穿,无论衬衣、西服、大衣、皮鞋什么的,他一概划拉自己穿用。退休前张国福在单位工作量大时经常连轴转,一上就是两个班,休班的事从来未有过。那年父母在原籍先后去世时,他都没赶回去尽尽最后的孝心。 张国福的四个女儿现在分别在北京、上海等地给人打工。从今年43岁的老大张秀荣到老二张秀明、老三张秀英、老四张秀波、,姐四个都曾跟父亲闹着要当兵,她们的母亲也帮着磨他,但谁也没说动张国福。自始至终,他都是那句话:“有本事你们自己使去,我绝不能给组织添麻烦。”结果4个女儿不但一个也没当成兵,就连干别的工作他都没找任何人说上一句话。只有小儿子张君耀算是赶上了好机会,恰好符合政策接了他的班,在矿务局机电处当上了一名普通工人。不但儿女们的工作他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就职连他们结婚成家他都有基本没管什么,他的原则是“你们自己能攒多些钱就职花多些钱,有多大本事就办多大规模,不要指望我给你们置办。”对家庭、对子女,张国福是这样的态度,但对同事、对邻居,他却是一副热心肠。谁家有什么事。比如拉个秋菜、盖个门房什么的,不用特意吱声,只要他赶上了,准去帮忙。谁家房子漏雨了,他主动去给苫瓦。谁家下水道堵了,他主动去给掏。冬天下雪,他早早起来就把附近的道儿给扫出来了。生活中的张国福不但有一副古道热肠,还有一副侠肝义胆。一交次在集贸市场,他见一个30多岁的卖鸡蛋的年轻人,非要论一个颤巍巍的老太太,说老太太把他的鸡蛋弄碎了,撕撕巴巴地非要老太太掏钱赔他。张国福实在看不下眼,抬手把那个卖鸡蛋的推到一边。给老太太解了围。还有一次是1994年在济南西郊,张国福独自一人出来散步,目睹因一辆过路汽车撞死了一个村民,村民们便拿着镐把把过路的车全都劫住要钱,当时已有上百辆车被子劫并被勒索,有个司机由于掏钱慢点,当时就挨了一镐把。见此情形,张国福先是找到村长,跟他说村民这样做是违法的,要他出面制止。后来看不见效,张国福就冲到路中间,直接跟那些村民说:“我就是孤胆英雄张国福,我不能眼看你们再这样胡闹下去。这些司机都是无辜的,如果再向他们要钱,你们就是明目张胆的劫匪。”说到这儿,才把那些劫红了眼的村民镇住。这是张国福一生中惟一一次“自报家门”,亮出自己“孤胆英雄”的牌子,也是他离开部队后一落千丈次最为勇敢的举动。 张国福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吃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八十年代初,他在给自己家的偏厦子熬热泪盈眶了的臭油子(沥青)时,一不小心,一忿臭油子从房顶斜坡上滑了下来,正好扣在他的前胸上,当时整个胸口都被烫伤了。他没喊一句疼,只是不住地往自己胸前泼凉水,也没住一天院、没请一天假、没休一个班,每天照常工作,直到两三个月以后才好。还有一次是退休后单位组织到青石山旅游,下河划船时张国福被碎玻璃瓶把脚心划开了,当时伤口挺深,流了不少血,他把自己怕衬衣撕开包上脚,也不让往医院送,只是回家自己用盐水洗了几次。那次血淌了很多不说,后来脚心还留下了一个大疤瘌。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从孤胆英雄到火药工人,几十年来,张国福堪称一条硬汉。按说硬汉不会轻易落泪的,但这位老英雄到了解晚年,却常常好流眼泪,有时甚至像孩子一样地痛哭不止。有时听说邻居家受气挨欺负,他边抱不平边哭。尤其是看电影看电视,他一看到战友牺牲的画面就哭,看到贺龙、陈毅等老干部挨整的场面也哭,看到那些高级干部贪脏枉法受处理时也会不知不觉地掉下泪来。他的一个姑爷在忆起老人生前的生活情景时说,老人虽然年轻时敢拼敢杀,是个“孤胆英雄”,但他们并不是粗人,更不憨不傻,相反有时他的心还很细。他的心地善良得很。他只是痛恨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担心让***毁了他和战友们打下的江山。 1997年8月,张国福从山东回到鹤岗后,经常咳嗽不止,经检查患了肺癌,胸部已有积水。在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为了给父亲治病,儿女们瞒着他找到部队过去的老上级、老战友。穆建华、黎原等老战友把张国福接到北京,安排他住进解放军301医院。总政、总参的领导多次前往医院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特级战斗英雄、“国宝”。张国福没流泪说:“40年了,我就是想让大家忘了我,可你们还是没有忘记我。”来看望的领导亲切地对他说:“你是国家和人民的功臣,我们永远地不会忘记你的。”张国福在北京住院期间,部队 领导多次问他组织对组织上什么要求,并说,你这次回到娘家来了,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吧。如果你觉得不好说,让孩子们说也行。但张国福一再表示没有任何要求,“针只希望我们的党和国家也好。”1998年7月11日晚8时1`5分,张国福在301医院溘然长逝。张国福去逝后,部队领导把他的5个子女找到一起,一个一个地问他们有什么要求。懂事的孩子们遵照父亲的遗愿,没有对组织提任何要求。由部队写给当地政府请求对其子女予以照顾的信函,也被他们压了下来,没给各级政府添任何麻烦。 按照解放军三总部的意见,准备把张国福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张国福临终前有话:“无死以后,没必要那么炫耀。针在鹤岗搞了一辈子火药,不是让我回鹤岗他的子女们按照父亲的遗愿,经过征得组织同意,把他的骨灰回了鹤岗。回到鹤岗后,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将这位在我市默默工作了40年的特级战斗英雄的骨灰,安放在市殡仪馆的烈士灵堂,让后人永远记住张国福这个光荣的名字。 英雄已随忠魂去,一身正气留人间。张国福在战争年代创下的赫赫战功让后人景仰,他在和平时期不居功、不自傲、不向组织伸手的默默***精神和高尚亮节,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他是***人当之封锁愧的楷模,是一面清正谦洁为官的镜子,是一把堂堂正正做人的尺子。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转自: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119/72/67/2_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