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向前 会员
帖子数 : 215 积分 : 310 威望 : 3 注册日期 : 11-02-23
| 主题: 感谢转基因,小草转成超级草 周三 08 六月 2011, 11:59 am | |
| 感谢转基因,小草转成超级草。 直言了,2010-03-30。
就本人《农药:国家统计撒谎还是转基因报道撒谎了?》,有网友留言如下:
牟利哥[2010-03-30 23:09]:在除草剂和“杂草”之战中,大自然已经打败人类。美国南方种植转基因棉花和玉米的若干州,“超级杂草”已经出现了好几年,最粗的草茎如棒球棍一般粗细。损坏农民的联合收割机,现有的除草剂无能为力,农民们不得不花50万美金请人除草,甚至不得不用手工摘棉花。孟山都说,新的除草剂还要再等6-7才能面世。美国农业部的农药统计里肯定没包含这些“超级杂草”。这是ABC-News去年9-10月间报道的。super weed can't be killed。
署名“牟利哥”网友的留言完全属实。附后是美国ABC-NEWS报道的电视画面截图。
ABC-NEWS那报道和相关背景介绍说:以前,美国南方的棉花农田本用除草剂可大致控制杂草生长和维护收成。种植转基因棉花后的开始几年,杂草很少,似乎实现了转基因品种可防止杂草和少用除草剂的承诺。可是,过了初期几年后,杂草不但开始返回泛滥,且长势越来越大、超过了种植转基因棉花之前的杂草状态。到2008-2009年农业年度,那些杂草长得象小树,许多地方甚至比人高,因而叫“超级杂草”(super-weed)。更麻烦的是,用所有现有农药都无济于事;那些杂草长得倍儿壮,收割机走过,经常被那些又粗又壮的杂草损坏。于是,那些棉农只好花费大量资金,雇用临时工用手工操作除草和摘收棉花,其农田作业状态比天然种植时候的状态要糟糕得多、成本要高得多。更多麻烦的是,不仅棉花农田、大豆农田也开始出现类似现象。
报道说,目前,转基因技术公司对棉农的唯一帮助,就是告诉他们再等六年七年、看看能否开发出有效除草新农药。(就是说,出现了审核转基因作物时所没能审核出来的副作用,而人类还没有预计转基因商业种植后的作用的审核能力,更没有预防和纠正弥补的能力;这一点是美国国家科学院2004年报告就指明的问题。)。 去年年底,有机农业中心组织颁布的报告说,关于那些“超级杂草”,美国农业部年度报告和统计都没有提及;而关于除草杀虫等农药使用状态,2008-2009年农业年度的美国农业部统计则很不完整,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从其它部门统计中搜寻相关数据。结果,他们发现,2009年农药使用数量比过去大幅增加,转基因作物的农药使用量超过天然作物使用量。(见附图图表。就统计数据,有人提出置疑咨询和要求美国农业部解释;还没正式回答,此案尚属“进行时”的初始阶段。)。 | 过了短暂初期减少之后,转基因作物的农药需用量逐步增加。 来源:有机农业中心组织,2009-11。 |
欧盟国家媒体说,2005年,法国等国家的棉农就说明了转基因作物种植过了初期、就出现了现有农药无济于事的“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这是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下定决心严格控制甚至停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他们试图告诫美国,可美国方面却要求欧盟国家大量开放农田广种转基因。于是,两下发生冲突。现在,美国棉农面临法国等棉农曾面临的同样状况,何去何从,还不知道。
一些行家科学家们说,“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的出现,说明转基因作物种植不但没有实现所谓可以免除杂草和少用不用农药的承诺、反而使农药用量比以前更大;更麻烦的是,还带来了现有农药无济于事的新品种的杂草和害虫,给农业环境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安全威胁。他们说:转基因作物远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妙,更没有转基因技术公司所承诺的那么神灵。
今年一月中旬,即ABC那则消息广播后两个月左右,欧盟的“转基因安全”机构列举不少事实分析后,做述评说:就“超级杂草”曾在欧洲泛滥和现在又在美国泛滥的情况而言,当初,美国方面听不进欧盟的劝告,现在,美国终于开始自食其果了。在欧盟多数国家,防治“超级杂草”的手段,不是开发新的和可能带来更严重生态污染破坏的化工农药,而是停止转基因作物种植,让自然力量在恢复原本状态的过程中去消除人为转基因带来的“超级杂草”。这个过程刚开始。而美国将如何应对,且拭目以待。
在美国的“南方农民”网站上,就此“超级杂草”茁壮成长和“没治”的状态,一位读者留言说:“感谢转基因的栽培!我等过去用不了一滴农药就能杀死的小草、如今被转基因转成了所有农药对我都是刀枪不入的‘超级大草’。”。而另一位读者则留言说:“我为自然母亲三声高呼!‘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是自然母亲对我们不服从她的力量的惩罚。人们啊!就让我们在自然母亲力量的面前、向那些小草和小虫子投降吧。”
附图:ABC-NEWS 报道:棉田里出现“没治”的超级杂草。 来源:super weed can't be killed,ABC-NEWS网站,2009-1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