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向前 会员
帖子数 : 215 积分 : 310 威望 : 3 注册日期 : 11-02-23
| 主题: 从临盆到坟墓都被敲竹杠 周四 09 六月 2011, 6:10 pm | |
| 文章来源:http://cat898-com.blog.sohu.com/170349054.html 忘了从哪一年开始的,每年清明节前后,媒体和网络到处充斥“死不起”的呐喊。还不光是叫喊“死不起”,在一个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日子,即便在爱国青年集合的网络社区,许多人似乎在回顾、总结一生,进行“全面控诉”。生不起、养不起、读不起、病不起、住不起.....总之,生亦难,死亦难,竹杠有力百姓残。 人生的竹杠从何时敲起?答曰,若不挨计生、准生环节的竹杠,人生的竹杠即从临盆开始敲起。医院敲接生的竹杠,幼稚园敲小屁孩竹杠,学校敲学生竹杠.....进入社会,即获得被社会各界敲竹杠的资格,保准各界都会惦记你,不会漏掉你。死的时候,被公墓和殡仪馆敲一回——这不是最后一回。 计生多年下来,无后的家庭比例甚大,几代单传亦属不易,而单传几辈的后代,将负担四位以上先人的墓地费,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叫几声痛乃人之常情。由于这压力确实是规定出来、管理出来的,对感受到压力的人,也实在没法指责他们“不顾大局”。 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许多人生必需物的价格和收入并不挂钩,似乎诸多重要产业都伴随社会主体的“买不起”而风风火火。墓地价格上涨的幅度、速度不仅远超JDP和收入,还超过住房价格,几十万元、十几万元的墓地已不少见,那种“死了还是人挤人”的“大通铺”式墓地,而今也属于高收入家庭才买得起的奢侈物了。 公墓的房东是国家,租客承受不了租金的话,还有几种办法可选。一是干脆应了那句“死无葬身之地”的诅咒;二是让死人住房子;三是改变传统,找个省钱且冠以先进名义的归葬方式。看来,死人住活人房子这办法可行性较强。那么而后,不仅活人往高处走,死人也往高处走。而逼得死人往高处走,不能算非人性——活人都遭全方位逼迫,逼一下死人(不过是继续享受活人待遇)又算得了什么? 生盼经适房,死望经适墓,租住在这个国家的人一起对着“房东”喊。其实,这里是喊声大、深思少。俗话说“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人一死责任、义务就全没了。死人把责任全甩给了活人,就剩下一个活人对他们人道不人道、文明不文明的问题。可是而今,尽管“死者情绪稳定”,麻烦却不少,死人不再需要什么,但他们还消费,还在做“贡献”,以至于形成“死不起”问题。怎么会“死不起”?怎么可能死不起?这是一个天大的荒唐,证明一种终极野蛮或无比脑残的存在。 权力对国民规定活法,规定死法。规定的活法,不是你希望的活法,规定的死法,也不是你希望的死法。从生育到死亡,你服从规定,被全程盘剥。权商联手,没有什么钱不想赚,也没有什么钱不敢赚,而好赚的钱多在人生必经环节中,是故,任何可盘剥之处尤其是业已形成成熟来钱路数的领域,都不会因文明或道义的理由而被放弃。哭丧钱,是一种好赚的钱,虽然不赚这份哭丧钱他们也死不了,但希望获暴利者具有“不和死人计较”的胸襟,却很不现实。 给个地方放骨灰,要求不高,花费不大,国民不怕为这花费纳税人的钱。国家要真想解决死不起问题,其实容易的很,所有的难点,就是权力舍得舍不得——拿出一份公益性小钱不成问题,问题是不赚这份哭丧钱感觉太吃亏。 死不起,活不起,原因无非是造了几座大山而已。只要在人生必经环节和基本需求的领域“去公益化”又保持高赋税,任何国家都会在实现国库充盈的同时形成庞大的贪官豪富群,取得“可圈可点”的经济成就。当然,这算不上什么治国本事。 制造压在国民头上的大山,理由都是节约资源、提高效能、利国利民乃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铁的事实是,国家一讲节约,国民就被迫高消费,买不起。死不起,在没意识到“死人和活人争地”的时候不存在这问题;在不强令国民个人节约的地方,也不存在这些问题。 问题多是管出来的,比如我们的“一死两葬”。烧一次,是国民对国家的臣服;埋一次,土葬是对传统的传承。国家和国民间死乞白赖地较劲,合力打造出了不伦不类的“新民俗”,就这,还他妈的“节约”了。有一种社会保障叫“从摇篮到坟墓”;有一种敲竹杠叫“从临盆到死后”。前者,尊重活人;后者,也不是蔑视死人。叫喊“死不起”,争得是“活人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