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红星在前网:中国唯一披露国际思维、隐形、超限战争内幕的权威军事网站
 
首页首页  欢迎页欢迎页  相册相册  搜索搜索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注册注册  登录登录  免责  

分享 | 
 

 寻梦,圆梦——解读《〈呐喊〉自序》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向下 
作者留言
小弹壳
会员
会员


帖子数 : 160
积分 : 319
威望 : 2
注册日期 : 11-04-25

寻梦,圆梦——解读《〈呐喊〉自序》 Empty
帖子主题: 寻梦,圆梦——解读《〈呐喊〉自序》   寻梦,圆梦——解读《〈呐喊〉自序》 Empty周四 16 六月 2011, 11:04 pm

寻梦,圆梦——解读《〈呐喊〉自序》

读了《〈呐喊〉自序》,我们会觉得:在这里用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形容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是那么贴切、精当。可以说,直到开始《呐喊》的创作,鲁迅先生都在执著地寻梦——寻求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自强自立之路。

  “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少年鲁迅,在当铺和药铺间的奔波途中,受尽了世人的白眼和欺侮。“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这一切身感受,使少年鲁迅对畸形的社会有一种朦朦胧胧的认识,对所处的环境产生了一种明确的不认同感,所以他抛弃了身边的人们所认定的人生正道——读书应试,决绝地选择了“走异路,逃异地,去导求别样的人们”,开始了一生对理想社会的追寻。

  异地的学堂里教的是和“子曰诗云”异样的认识。借助这异样知识的映照,鲁迅先生似乎觉出了这畸形社会的病因。疗救的***,促使他东渡日本到仙台学医:“我的梦很美,预备卒业回来,救治那些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

  如果说,“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是鲁迅基于个人经历对身边社会的不认同,有点“誓将云汝,适彼乐土”的自救色彩,那么仙台学 的选择则昭示了走出绍兴那一小片天空后,在新知识展开的新天地里,鲁迅先生的视野得以拓宽,目光已投向了更为广大的社会,因此在人生之路的又一次选择上已融进了十分明显的忧国忧民的意味,从对身边社会的不认同,走向影响,改造整个社会——“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

  面对仿佛重病缠身的中国社会,鲁迅先生的梦实在太浪漫,太美满,太少年意气。国弱民愚、列强瓜分的铁的现实,注定了这梦的脆弱和不堪一击。生物课上的一 时事片轻而易举地打碎了它。重迅猛地意识到,新医学对患着沉疴的中国社会是如此的无力、无助,“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关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这样的内心独白,包含着社会先觉者怎样的沉重和哀痛啊!

  当鲁迅从现实的震击中痛感通过新医学来变革社会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梦,有着很强叛 个性的鲁迅并不就此向现实 协,归顺社会,而是舍弃这个梦,越过失梦的 痛,继续向前,重寻新梦——寻找更为切实可行的变革社会之路。在对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更为理性的观察和思考后,鲁迅做出了又一次人生选择——弃医从文。

  如果说鲁迅“走异路,逃异地”的第一次人生选择缘于个人伤痛,到仙台学医的第二次人生选择的动因中,则完全退尽了个人色彩纯粹是民族 痛,受救国救民这一社会责任感的驱驰了——对于愚弱的国民,学医并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通过文艺,医治国民的愚昧麻木、冷漠自私,重铸民族魂,再造一个强健、合理的中国社会,成为青年时鲁迅新的梦想。

  现实似乎总是跟不满现状的人作对,《新生》创刊的失败经再次踏上寻梦这途的鲁迅又一重创。

  此后,不幸的婚姻,辛亥革命表面的喧嚣和热闹平息后整个社会形态的依然故我,篡国复辟丑剧的上演,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冷却着鲁迅寻梦的热情。社会像一具死尸般沉重地压挤着鲁迅,使他难于前行。在连续不断的受挫中,鲁迅由失望转入苦闷,甚至绝望。他开始用抄古碑、钻入故纸堆来忘掉“问题”和“主义”,以此麻痹自己的灵魂,淡忘现实带来的苦痛。

  先驱者毕竟不同于庸众,他之所以以处心积虑地要忘掉苦痛,是因为他尝到了出了这苦痛的惨烈,并未像庸众那样愚钝麻木感觉不到苦痛。所以,所谓的“忘掉”只能有短暂效用,只要产生苦痛的病菌因还存在着,他就不能真正地摆脱苦痛的纠缠。所以,当鲁迅在抄古碑中暗暗地消着自己的生命,自欺欺人般地宣称“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时,我们从他 秋夜枯坐树下的神态中却能够很清晰地读出他“没有爱的悲哀”,被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大孤独、大凄怆而震撼,看不到一个忘时忘世的隐 者所该有的真正的平静和淡然。“风雨如磐暗故园”的现实,决定了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这是沉默而不是沉醉,鲁迅的心仍在日日夜夜受着理性的拷问——“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这一切都保证了鲁迅不会在沉默中消亡。金心异廖廖数语,就让他听命“希望”的***,毅然钻出故纸堆,重出实际上并未“相忘”的江湖,将自己孤单之力汇入变革社会的时代潮流,再一次踏上寻梦之路。历经挫折后的鲁迅,虽然不再有年轻时的慷慨激昂,却磨练出了成熟者所惯有的沉着和坚韧,前行的步伐变得坚实有力——做不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与英雄同道、为猛士呐喊助阵也算尽心尽力!“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的开篇中写道:“我在年青时也曾做过许多梦,后来关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忘却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一段话,既表明鲁迅先生对自己对梦历程的无怨无悔——“不以为可惜”,也告诉我们通过文艺改造国民精神、变革社会是他的执著 求和信念,是他不能忘却的梦。《呐喊》的写作动机缘于此,《呐喊》的灵魂也在此。只要我们读一读《呐喊》,我们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当“狂人”琢磨出历史书上遍写着的“仁义道德”下潜隐着“吃人”的血污时,鲁迅先生掀开封建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看到它的血腥和丑恶。当孔乙己的生命活力被传统文化教育戕 害得只剩下“窃不算偷”的可笑辩白,咸亨酒店里的人们用笑声伴他永远消失时,我们分明嗅出这社会的陈腐和死亡气息。从杨二嫂的自私刻薄和闰土偶般的呆滞里,我们似乎身受着“故乡”冬季里的肃杀和了无生机。从华老栓抱着人血镘头像抱着新生命的希望,从康大叔的骄横自得,从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的随声附和,从 瑜母亲上坟时的羞愧之色里,我们能感受到中国社会的病体沉重和亟须疗治。当阿Q的健忘和“精神胜利法”也无法帮他摆脱死亡的恐惧,并最终也无法挽救他走向死亡时,我们会想到,不起来改造国民精神,中华民族真的是要趋于死地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等,这些构成《呐喊》的每一篇每一章,无不闪现着鲁迅先生通过文艺来改造国民精神、变革社会的思想理念。可以这样说,鲁迅的《呐喊》及其后的所有创作,都是为了圆他通过文艺改变国民精神这一“不能忘却”的梦。鲁迅的笔端倾诉着一个民族的渴望,因此他的文章总爆发着惊雷般的震撼力,对旧时代有着摧枯拉朽的猛力。

  鲁迅寻梦途中的百折不挠,鲁迅圆梦实践中精卫填海的坚韧自信,无一不燃烧着他对民族、国家热烈的爱,无不一证明着他是一个真的猛士。鲁迅值得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大敬仰。

所谓精神,是指寄存于形体而又游离于形体之外的东西.当形体消失了,精神仍然存在.打个比方说:鲁迅精神.凡是懂得旧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1840鸦片战争到1949年解放前夕,10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正是旧中国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抗争史,是为了推翻三座大山、救亡图存的奋斗史.

鲁迅先生正是出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1881年出生至1936年逝世,在他56年的生命里,共译、著了1000多万字的著作.从他创作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到他逝世也不足20.在不足2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如此高产的著作,而且文笔犀利,针砭时弊,直指朝政,关怀民生.篇篇文章浸透着心血,对旧社会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和对新社会的无限向往.

他一生以笔作投枪、作匕首,狠狠地刺向黑暗势力.他痛斥国民的劣根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对青年人寄予了深厚的愿望.鲁迅先生一生桃李满天下,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他的学生.***同志曾称赞他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卑膝,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最可宝贵的品质.



鲁迅先生逝世后,他的灵柩上盖着一面鲜艳的红旗,上书三个大字:“民族魂”.这正是对他不屈不挠的一生最中肯的评价,是对他顽强奋斗一生的最后的盖棺论定.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也给我们树立了一座永不消逝的丰碑.鲁迅虽然逝世了,但鲁迅的精神,鲁迅不屈服于恶势力的精神,鲁迅拳拳的爱国主义精神,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仍然留存于世.他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学习鲁迅精神,是为了不忘国耻,不忘历史,不忘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前仆后继的先烈们.我们要牢牢记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风云激荡的年代,更是不要掉以轻心.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不遗余力地消灭那些挖国家墙脚的蛀虫,敢于同一切恶势力作斗争,将鲁迅精神发扬光大.

来自网络
返回页首 向下
军人风采
会员
会员


帖子数 : 568
积分 : 966
威望 : 2
注册日期 : 10-12-10

寻梦,圆梦——解读《〈呐喊〉自序》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寻梦,圆梦——解读《〈呐喊〉自序》   寻梦,圆梦——解读《〈呐喊〉自序》 Empty周二 21 六月 2011, 10:43 pm

我们要牢牢记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风云激荡的年代,更是不要掉以轻心.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不遗余力地消灭那些挖国家墙脚的蛀虫,敢于同一切恶势力作斗争,将鲁迅精神发扬光大.
返回页首 向下
 

寻梦,圆梦——解读《〈呐喊〉自序》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 红星报刊 :: 红星专题 :: 第17阵地:鲁迅呐喊文字武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