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红星在前网:中国唯一披露国际思维、隐形、超限战争内幕的权威军事网站
 
首页首页  欢迎页欢迎页  相册相册  搜索搜索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注册注册  登录登录  免责  

分享 | 
 

 陇原赤子 感动中国]王万青:有一种伟大叫坚守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向下 
作者留言
柳暗花明
会员
会员


帖子数 : 892
积分 : 2092
威望 : 1
注册日期 : 10-12-21

陇原赤子 感动中国]王万青:有一种伟大叫坚守 Empty
帖子主题: 陇原赤子 感动中国]王万青:有一种伟大叫坚守   陇原赤子 感动中国]王万青:有一种伟大叫坚守 Empty周四 17 二月 2011, 10:51 pm

陇原赤子 感动中国]王万青:有一种伟大叫坚守
作者: 本报记者 宜秀萍 稿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2011-02-16 09:13

--------------------------------------------------------------------------------
王万青

有一种伟大叫坚守

  1968年12月26日,上海医科大学毕业生王万青告别繁华都市,奔赴玛曲草原,在以后长达43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坚守当初立下的誓言,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坚守对家庭的责任承诺,这份执著与坚定,感动了玛曲,感动了陇原,也感动了中国。

  2月14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组委会授予王万青这样的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曼巴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感动从这里开始

  2010年7月28日,《甘肃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长篇通讯《“草原曼巴”王万青:一个上海大学生在玛曲草原行医42年的故事》,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人生的价值在于***》。文章发表后,在全省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甘肃省委宣传部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王万青同志学习的活动,要求全省各地、各单位特别是宣传和民族、卫生等相关部门,认真宣传学习王万青同志的先进事迹,紧密联系实际,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掀起宣传学习王万青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

  随后,本报相继在一版头题位置刊登了长篇通讯《一册人生——“草原曼巴”王万青采访手记》、《四十二年的坚守——再记“草原曼巴”王万青》,全面、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王万青同志的感人事迹。同时,及时、大量地报道了各行各业学习王万青的活动,“草原曼巴”王万青的故事迅速在陇原大地广为传颂。

  在我省轰轰烈烈宣传、学习王万青先进事迹的同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代先锋”栏目以《阿万仓草原上的好“曼巴”——王万青》为题,生动再现了王万青的感人事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十多家中央媒体也先后报道了王万青的感人事迹,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王万青,并为之感动。

  去年年底,王万青获得中国医师协会第七届“中国医师奖”,今年年初,被评为“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如今,王万青又走上了央视大舞台,成为“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

  “草原给了我人生的意义”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推选委员彭长城说:“王万青以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牧民解除病痛,温暖了草原民族的心。”

  “城市的生活物质享受的确很丰富,但草原给了我人生的意义。”颁奖典礼上,在接受央视主持人敬一丹采访时,王万青说。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地区,高寒缺氧,条件极为艰苦,1968年,王万青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却毅然选择了这里。

  “越是没人愿意去的地方,越需要人,越能实现我报效祖国的志愿!”面对众人的不解,王万青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4个人,两间破旧的土坯房,最贵的医疗设备是血压计,这是王万青最初工作的阿万仓乡卫生院。在那里,他整整待了20年。这期间,进进出出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不下30人,始终不走的只有他和妻子凯嫪。
王万青坦言,上世纪70年代的玛曲草原缺医少药,非常需要医生。面对镜头,他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要感谢病人,感谢病人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在当时总人口仅有3400余人的阿万仓乡,王万青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20年累计接诊病人7万余人次。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

  1984年的一天,10岁牧童南美放牧时被牛角顶穿了肚子,肠子都出来了。第二天,家人将南美送到乡卫生院时,南美外露的肠管已经坏死,人也说不出话来,生命危在旦夕。

  转院要翻一座山、过七道河,人会死在路上。唯一的希望是马上手术,而当时的阿万仓乡卫生院根本不具备手术条件。

  征得家长和乡上领导同意后,王万青把办公桌当手术台,一个一百瓦的灯泡加几把手电筒充当“无影灯”,王万青既是麻醉师,又是主刀医生,在凯嫪和另外两个同事的帮助下,历经2个多小时,成功切除了坏死的肠管,实施了肠吻合术。南美得救了!

  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王万青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减轻牧民群众的痛苦,王万青认识到,光看病送药还不够,还要让他们少得病,让他们健康地生活。在阿万仓乡工作期间,他曾一个人骑马带病完成了全乡人畜共患的布氏杆菌病的普查摸底,几次累倒在草地上,也不肯歇息。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和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王万青开展的许多手术都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成了甘南草原真正的“白衣天使”。

  让友爱更长久

  对王万青,推选委员王晓辉这样说:“医者仁心,不同民族有着共同的爱,共同的善良,普通人之间的爱和给予,能让友爱更长久。”

  的确,是共同的爱、共同的善良、共同的事业,让上海大学生王万青与藏族姑娘凯嫪走到了一起。43年来,夫妻俩携手并肩,走遍了阿万仓的每一顶帐篷,为生病的牧民群众送医送药,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成为草原上人人夸赞的好“曼巴”!

  藏族女婿这一身份,也让当地的牧民群众视王万青为自家人,完完全全地接纳了他。他们需要他,他们信任他,他们关心他,他们爱他。现在,逢年过节,王万青诊治过的病人还会专程赶到家中,送来冰糖、酥油等礼品,家住县城的患者更是天天过来问个好。每每上街,一句句“曼巴,扎西德勒”的问候也令他温暖、感动。2003年,王万青退休后,还时不时有病人找到家中,请他看病,这让他越发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被人信任的幸福。

  43年来,藏族人民和妻子真挚的爱与包容,给了王万青强有力的支撑,成为他留下来的动力和源泉,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当地群众,他把自己的亲情、爱情和工作热情全部融入到养育他的草原。如今,王万青的4个子女都留在了玛曲,大儿子、小儿子、孙女都在玛曲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一家三代从医,薪火相传,造福藏区。
返回页首 向下
 

陇原赤子 感动中国]王万青:有一种伟大叫坚守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 红星铁壁 :: 红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