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司机被指速成上岗 培训时间要短于其他国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1年07月26日03:33
6月27日,京沪高铁列车试运行。列车司机引起不少体验记者的关注。 资料图片
新手半年上岗 动车司机“速成”?
中国动车司机培训时间短于其他国家;专家称,因人才短缺,动车司机驾驶强度大
温州动机追尾事故中,D301次动车组的福州机务段动车司机潘一恒现场遇难。潘一恒2003年至2008年是普通火车司机,2009年经过培训后成为动车司机。
铁道部通报称,潘一恒在发生险情时及时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并坚守岗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动车司机这一至关重要的岗位,引起不少人的关注。记者调查发现,中国动车司机培训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国家,存在“速成”现象。还有专家指出,上岗的动车司机还存在疲劳驾驶的情况,曾向相关单位多次反映无效。
现象1
毕业生培训半年驾驶动车
2003年,《光明日报》当时驻东京记者陈志江曾应东日本铁路公司邀请,体验过日本东北新干线。陈志江此行获知,在日本驾驶过普通电车的司机,需经半年训练才能担任高速列车驾驶员。
而在中国,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动车驾驶员之前,往往培训时间不超过半年。2008年4月9日开始,西南交大30名大学生陆续登上D字头火车实习。此前,他们在2月18日集结,次日下午在北京机务段多功能厅举行了开班典礼,随后开始进行规章、人身电气化安全教育及机车乘务认识教育。
当年8月份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时,这30名大学生成为京津城际铁路的司机。这些没有任何驾驶火车经验的大学生,历经的培训刚好半年。
2007年4月18日开始执行的《动车组司机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动车司机选拔的条件,必须担任司机职务2年以上,并安全乘务10万公里以上的现职电力机车司机。
现象2
首批高铁司机培训10天
李东晓,中国高铁第0001号驾驶证的拥有者。这个中专学历的中年男人,被称为中国高铁的“提速先锋”。
《人民日报》报道称,2008年3月16日,李东晓等10位北京铁路局机务段的司机,被选为我国首批高铁司机,奉命到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学习驾车。“此时,李东晓和同事们与CRH3型国产高速动车尚未谋面,甚至不知道司机操作台有多少开关。”
然后,李东晓接到了上级下的“死命令”:培训时间10天。10天后,必须把第一列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开回北京。
“没有两三个月时间,你们是开不走的。”《人民日报》报道称,指导培训的德国专家迈克斯连连摇头。迈克斯认为,从零开始学习,只用10天要驾驭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高速动车组,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0天后,李东晓把第一辆动车开回了北京。
2008年6月24日上午,李东晓驾驶的京津城际列车时速达到394.3公里。这一创纪录的速度,被称为“中国第一速”。
据了解,李东晓从唐山开回北京的第一列动车,是CRH3型。培训教材中,《CRH3型动车组技术资料》是一本670多页的德文“大砖头”。“培训第五天,李东晓和同伴们把德文资料书‘啃透’了。”
此后,只用10天完成培训的李东晓等10名动车司机,成为高铁司机教练。
现象3
铁道部实操标准不算高
按照铁道部的规定,要想成为动车司机,必须有3000公里的实际操作练习。
2009年12月23日,武广高铁开通前夕,该线路动车司机余文维介绍,其所在的线路培训对实际操作的里程是不少于6000公里。
昨日,潘一恒在福州机务段的同事介绍,该段培训动车司机时要求的实际操作里程也超过铁道部3000公里的规定。他表示,该机务段培养的新动车司机的实际操纵里程最少的也不少于6000公里,比部定标准翻了一番。
其他地方的培训要求,对实际操作里程的规定,也超出铁道部规定的标准。
济南机务段高铁动车司机高汝明介绍,该段培训动车司机的实际操作里程规定是,“上车学习不低于5000公里,实际操作不低于5000公里。”
各地培训的实际操作里程,都明显超过铁道部规定的标准,该标准是否过低?潘的同事说,“铁道部的规定,我不好评价。”
现象4
动车司机驾驶强度很大
动车司机专业人才紧缺,由此导致其驾驶强度非常大。
西安机务段动车组司机王小卫,甚至曾带病驾驶动车。据该机务段宣传王小卫的材料称,2009年10月,王小卫白天担当动检车的值乘任务,晚上十一点多回到公寓后不休息,凌晨四点多又上动车值乘,超常规的工作使王小卫体力严重透支。一次出乘归来,王小卫发高烧,他不去医院坚持上车值乘。
2011年1月20日,济南铁路局机务段动车司机常永清向媒体介绍,每次值乘只能一个人在狭小的车头里面享受孤独,由于停车时间短,往往四五个小时(1200多公里)下来只能上一次厕所。
《动车组司机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要严格防止动车司机超劳,一个区段内、运行图中动车组运行4小时以内的,实行单机值乘,否则必须两名司机轮流值乘。遇到恶劣天气,必须2人同时值乘。
铁道部公布的消息显示,7月23日发生事故的D301次动车组,只有司机潘一恒。
曾应邀体验日本新干线的《光明日报》驻东京记者陈志江撰文称,为避免疲劳驾驶、保障安全行车,新干线一般行驶2-3小时,列车就进入其他公司管区,驾驶员随之轮换。
说法
“培训时间长未必一定好”
昨日,潘一恒在福州机务段的一名同事介绍,该机务段培养的动车司机,从理论学习到实作培训一共是2个月时间。该机务段培养的动车司机,都是有过一般火车驾驶经验的司机。要成为动车司机,先要经历一个月的理论学习,然后一个月的实际培训。
针对中国的培训时间大大少于国外的现象,他认为,培训的时间长未必一定就好。该机务段培训的时间是2个月,目前还没有发现因为培训时间短而出什么问题。
说法
“很多司机反映休息不好”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向媒体介绍,目前轨道驾驶专业人才非常紧缺,司机疲劳行驶偶有发生。“现在他们没天没夜地开,有时候无法保证休息。很多司机反映休息不好。我们也反映过很多次,但是没人管。”
王梦恕介绍,以前铁路方面设有专门的司机公寓,司机要在规定时间内睡觉、吃饭。但随着铁路后勤系统的市场化,这些规定慢慢没那么严格了。
昨晚,潘一恒的同事表示,该机务段司机不存在疲劳驾驶的情况。但是他证实,事故当天,D301次车属于单班单司机。
本报记者 褚朝新
http://news.sohu.com/20110726/n3145149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