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红星在前网:中国唯一披露国际思维、隐形、超限战争内幕的权威军事网站
 
首页首页  欢迎页欢迎页  相册相册  搜索搜索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注册注册  登录登录  免责  

分享 | 
 

 《战火熔铸战友情》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向下 
作者留言
hongxing
会员
会员


帖子数 : 671
积分 : 1894
威望 : 1
注册日期 : 11-02-26

《战火熔铸战友情》 Empty
帖子主题: 《战火熔铸战友情》   《战火熔铸战友情》 Empty周二 15 三月 2011, 9:57 am

战火熔铸战友情 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

文章出处:http://solinggang1961.blog.163.com/blog/static/6898987820107296844217/

战火熔铸战友情

我把当年从朝鲜五圣山上摘来的一片枫叶当做书签珍藏在我的战地日记本里。

十年浩劫中,我狠狠心把日记全部付与东流的长江,让激流把它推进了大海。只有这片血色的枫叶至今还夹在从朝鲜带回来的一个白桦树皮制成的小本子里。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六十年,但它越来越多地唤起我对烽火岁月的追忆。那是多么火红和光荣的岁月啊!成千上万个文艺战士活跃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迎着炮火浓烟歌唱英雄,歌唱胜利。部队在哪里,哪里就有我们激越的的歌声;战线在哪里,哪里就有我们年轻的身影。许多战友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和鲜血。在接受战斗锻炼和考验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战火中熔铸的友谊是最崇高的友谊,也是最难忘的友谊。

第3兵团部队在第五次战役中向南开进

在敌人的封锁线上

正是上甘岭战役打得最激烈的几天,我们文工队三男两女一行五人,代表师首长去欢送到前线增援的连队。

一早从我们的驻地出发,中午时分到了武圣山北边我军的一个榴炮阵地,这是两山夹峙的一片开阔地,是去前线的必经之路。敌军的飞机和远射程炮日夜不停地封锁着。为了安全通过这条比较长的封锁线,分队长老王分配一个男同志负责一个女同志,他自己在后边压阵;还明确“女同志走在前面,男同志跟在后面,女同志负伤了男同志背着走。”但他却忘了男同志负伤怎么办。

我们跑过了一片小山梁又跑过了一片开阔地,汗水湿透了棉衣,而前面还有一座被炸成虚土的小山。我这双不争气的脚已经打了好几个泡,不要说跑,就是再走一步也要下一个决心。我放慢了脚步,希望跟着我的小张能赶快冲过封锁线。可回头一看,小张也走慢了,他一直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敌机在头顶扫射,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我实在是体力不支走不动了,不能为我再连累小涨,所以我索性站住等小张上来和他商量。

小张以为我出事了,几步赶了过来,打算背我。我对他说:“我实在走不动了,晚上还有任务,你前边走吧。”他不听我说,伸手就抢我肩上的挂包和雨衣。我坚持不让,催他快走。我俩就在战火弥漫中争了起来。分队长老王赶上来,命令小张先走,他守护我就地休息。小张走了,我如释重负。刚松了一口气,看到小张又在不远处蹲了下来,看得出他又在等我。我又急又气,大声喊着:“你走,你快走!”炮弹爆炸的烟尘阻断了我的视线。分队长一直等我喘过气来,才护卫着我通过封锁线。

在生命安危的时候,互相爱护,舍己为人,不让一个战友掉队,这就是人民军队的官兵关系,这就是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王蓓在前沿阵地演唱《苗族英雄刘兴文》

【背景资料】

刘兴文(1931——1952)贵州省纳雍县人。1951年4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24团第7连战士。

1951年6月初,他所在连在朴达峰一带阻止北犯之敌。经三昼夜激战,阵地上只剩下他与机枪手两个人。他先后用手榴弹打退敌两次冲击,还配合机枪手打退敌从班到连规模的7次进攻,毙伤敌百余名,巩固了阵地。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在前线自编自演小歌剧,右三为作者王蓓

在坑道里演出

那天下午我们到了连队,战士们都在整理行装,擦拭武器,一片紧张气氛。指导员给我们简单介绍情况后,我们分头深入班排收集素材编写演唱材料。

傍晚,我们被安排在只有一个出口的坑道里演出。先是我们在里面演,战士们背向坑道口坐着看。演出的照明是几支蜡烛和几盏松明灯。歌声、琴声、口号声在洞内回荡,人们似乎忘记了危机四伏的战争环境。不知怎么的,灯和蜡烛全熄了,并且无法再把它点燃,这是因为坑道里缺氧了。我们又转到坑道口演出。指导员就蹲在我们身边,不紧不慢地抽着他自卷的纸烟。他看着我们,又看看聚精会神看演出的战士,刻着浅浅皱纹的脸上挂着微笑,好像在说:“多好的战前动员呀!”。几架敌机在山头盘旋、扫射,谁也没去理它。这时,我正十分投入地在给战士们演唱河南坠子,突然在我身边的指导员拽了我一把,我手上的剪板落到了地上,他赶忙捡起来递给了我。等我唱完“苗族英雄刘兴文”后,看到指导员肩头的棉衣开了一朵花。指导员说:“一颗子弹飞过来时我拽了你一把,子弹就擦着我的肩头飞过去了。”他说得那么随便,那么坦然。我无法用言语向他表示感谢,但他肩上爆开的那团棉花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头。

演出结束后,指导员代表全连指战员给了我们一份决心书,要我们转交师党委。战士们披挂好武器出发了。我们跟在队伍后边,登上山顶,望着他们雄赳赳的背影远远的去了…..那晚,天气是那么晴好,满天星斗闪烁,一弯新月挂在树梢,除了敌人的探照灯划过的几束光柱外,一切都这么安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在这个夜晚我们送走的连队里出了个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英雄——邱少云。

她,给我温暖给我爱

马蕾,是我的同学,又是在贵州遵义同一天参军的战友。

朝鲜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冷,刚到国庆节大家都穿上了棉衣棉裤。不久,天空又飘飘洒洒地下起了大雪,气温由零下十几度下降到零下四十度,我的脸、手、脚都冻烂了。马蕾不声不响地用部队发给她的毛巾和从她棉被里掏出的棉花,为我缝制棉袜。夜晚,我冷得睡不着觉,她把我冰冷的双脚抱在胸前……

1953年早春的一个午后,我突然发起了高烧,队里的领导和战友都到师部开“三反”大会去了,她留下来值班和照顾我。突然,一声敌机的嚎叫,一阵山崩地裂的巨响,把我从昏睡中惊醒,是敌机在附近狂轰滥炸了。

“马蕾到哪儿去了?”

我正要呼喊她,她悟着肚子走进洞口对我说:“我受伤了!”说着她蹲在洞口不吱声了。

我昏昏迷迷爬下床来,喊她,她不应,解开她的衣服也不见血迹。我顾不上敌机正在扫射,跑到另一个防空洞喊来了也正在生病的她的亲叔叔马队长,马队长去师部喊回了指导员和卫生员。卫生员经过抢救后对指导员说:“内出血,心跳已经停止了。”坑道内揪心地沉默,大家都脱下了军帽 …… 霎时,我禁不住泪如泉涌……

她,马蕾,高大健美的身躯,黑黝黝的发辫,一年四季都红喷喷的脸颊……

她只知***,不求回报……

在五次战役中,她护理过多少伤员?抬过多少担架?……

她,在人生道路上才渡过二十个风雨变换的年华啊!


我们挖开冰冻如铁的土地,把她掩埋在青松岭上一颗栗子树下……

我永远忘不了她给我的温暖,给我的爱。

五十多年了,马蕾,你长眠在异国它乡,我们也都满头白发。

今天,我用什么来告慰你呢?

我只能仰望茫茫天空,默默告诉你:你为之献身的祖国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全文完)

景景观妙趣读后感言

回到老部队“松林岗”,认真拜读了29师老前辈王蓓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的文章《战火熔铸战友情》。

追随着久远的记忆,前辈的叙述将我们带入当年炮火硝烟的上甘岭战场。

战争的残酷,敌我双方的较量,打红了眼的秦基伟军长一声号令:“婆娘娃娃一起上!”大批军师机关干部及勤杂人员迅速走上战场,走上阵地,这其中就有文艺战士,她们参与鼓动宣传,搬运炮弹,照护伤病员。当年那些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文艺战士,年龄都不大,15军最小的当时才13岁。在那样激烈残酷的战争环境,她们与男兵一样,冒着敌机的轰炸和炮火的封锁,深入部队,将祖国人民和上级的温暖带到阵地前沿,鼓舞斗志,她们救护伤员、构筑工事。一位文工团员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百里雪峰百里川,

硝烟琵琶火线弹。

歌声掠着白骨飞,

部队凯旋我凯旋。”

那时的战场,处处传唱着《十天十夜坑道战》、《侦察兵智勇反伏击》、《歌唱邱少云》、《金星英雄胡修道》,以及歌颂黄继光、孙占元等战斗英雄的作品。在炮兵阵地、在指挥所、在运输线、在坑道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文艺战士的演出。他们为鼓舞部队斗志、夺取战役胜利和增强中朝人民友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昔日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文艺战士,60年后依然在用心回忆着那段艰辛的历程,回忆着她们的战友,读后感人至深,我想上甘岭的胜利是男子汉的胜利,可谁又能说不也是像王培这样坚强的女人的胜利呢?

心存感激,心怀敬仰,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真诚地向老志愿军致以军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6e83160100lujz.html
返回页首 向下
 

《战火熔铸战友情》

浏览上一个主题 浏览下一个主题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红星在前网(军事网站)论坛 :: 红星铁壁 :: 红星传统 :: 红星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