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 会员
帖子数 : 892 积分 : 2092 威望 : 1 注册日期 : 10-12-21
| 主题: 追记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壮烈牺牲的邱光华烈士 周四 07 四月 2011, 11:15 pm | |
| 追记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壮烈牺牲的邱光华烈士 邱光华,羌族,四川茂县人,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生前系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副师职特级飞行员,直升机机长,大校军衔。曾任飞行大队飞行员、副大队长、大队长、四种气象团级指挥员、教练员,累计飞行时间5814小时。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邱光华机组冒着生命危险,在恶劣气候和复杂地形中,挑战飞行极限,开辟空中生命通道,抢运危重伤员和救灾物资。2008年5月31日,邱机组奉命执行任务,返航至汶川县映秀镇附近时,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直升机不幸失事,邱光华和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5名机组成员全部牺牲,被中 央 军 委追记一等功。 邱光华机组是人民解放军抗震救灾的一面鲜艳旗帜,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载人民军队的光荣史册,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颂。 阳光充足的六月,正是三角梅花开得最艳的时候,一朵朵红色的花,犹如一个个燃烧的火把。在邱光华生前所在大队的营区前,有一株他亲手栽下的三角梅,正在怒放,如同邱光华绚烂的生命。在战友们的心里,邱光华的身影永远是鲜活的。 “我是周总理挑选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我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关怀和厚爱!”70年代初,周总理明确提出:“少数民族必须要有飞行员!”这句话,改变了邱光华的命运,他幸运地成了我军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的一员。 33年,寒来暑往,他一直坚守在飞行一线,成了飞行的多面手和全能专家。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是公认的飞行禁区、死亡航线。1985年,邱光华奉命执行某新型直升机首飞西藏任务。副师职飞行员余德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天上飞着,海拔太高了,下面就是雪山,风很大,温度很低。很多同志握着驾驶杆,手和驾驶杆就冻到了一起,飞行结束后,驾驶杆上就粘着我们的血和皮。”邱光华和战友们一道克服重重困难,开辟了直升机川藏航线,掌握了直升机高原飞行的基础数据,填补了世界航空史上的空白。墨脱是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少数民族县,泥石流、大雪封山等各种灾害,使墨脱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极大威胁,亟需救援。多雄拉山口有“直升机杀手”之称的涡旋。邱光华多次驾机闯过多雄拉山口,排除各种险情,将大量物资运抵墨脱,送去了党和国家的温暖与关怀。 2005年8月,他和另外3个机组一同执行卫星回收任务。当天预降区域下雨,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极不利于飞行。邱光华勉励大家认真准备,密切协同,掌握科学方法,确保回收安全,主动担负了卫星降落几率最大、飞行环境最危险的一个区域的搜索任务。 从事飞行事业以来,邱光华数十次赴藏遂行多样化任务,与战友们开创了直升机首次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悬停和载重飞行等数10项飞行记录,凭着高超的技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飞行技术难题,以对飞行的挚爱和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一次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抢险救灾、卫星回收、实兵演习、直升机灭蝗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先后数十次成功处置直升机空中单发停车、罗盘失效、遭遇暴雨雷电等各种突发情况,一次次化险为夷,确保了国家巨额财产和战友的生命安全。“我是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老同志,家乡受难,人民遭灾,我能坐得住吗?”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邱光华在茂县老家的20余名亲人音讯全无。团党委考虑到他的家人下落不明,况且他本人还有几个月就到停飞年龄,准备安排他执行地面指挥任务。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马上向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坚决要求赶赴抗震救灾一线。 其间,邱光华6次从家乡上空飞过都没有落地回家看一眼。在一次执行投送帐篷任务中,投送点刚好在他老家附近。直升机悬停投放时,他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家中倒塌的房屋,可空投完成后他就立即返航执行下一次任务。返回成都后,弟弟激动地打来电话,说拾到一顶直升机投送的帐篷,让他不要担心家里。邱光华没敢告诉那架投放帐篷的直升机就是自己驾驶的,反而劝说家人把帐篷送给受灾更严重的乡亲。 5月15日,在执行青川空运救灾物资任务,到达目标上空时,地震损坏坍塌的建筑几乎覆盖了地面,很难找到合适的着陆场。考虑到空投容易损坏物资,邱光华与机组成员一道反复盘旋观察、沉稳操作,经过多次试探性悬停着落,准确将直升机降落在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由几块石头形成的平台上,完好无损地将物资送到了灾区人民手中。在一次救灾任务中,直升机两台发动机转速差高达10%,温差120℃,几乎接近单发飞行,情况十分危险。邱光华冷静地紧握操纵杆,固定总距杆,操纵直升机安全返回本场并滑行着陆,保证了机上近20名伤员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抗震救灾期间,邱光华在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各种参数接近飞行临界值、通信联络不畅的情况下,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直升机穿越气流极不稳定、高压线纵横交错的深山峡谷,为年轻飞行员在生疏地域开辟航线,主动承担边远危险地区任务,飞赴汶川、青川、北川等重灾区,抢运伤员、运送物资,累计飞行50小时31分、63架次,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运送救援人员87人、伤员44人,转移受灾群众180人。 “等儿子结婚生子,我就专门带着孙儿,一起到全国各省会旅游,第一站就去杭州。”如今,邱光华生前所在大队的宿舍,依然保持着去年5月31日他走时的样子,整洁明亮、一尘不染。床上铺着一张洗得发白的被罩,洗手间里晾着两双由他亲手洗的破了洞的袜子,桌子上摆着他的遗像,前边盛放着由官兵们献上的三角梅,是从楼前的梅树上采下的。 生前,他连一件贵重的衣服都舍不得买。可是听到哪位飞行员有困难,都要帮忙出点子,想办法,把年轻飞行员都当做了自己的儿子。有时候,飞行员休假回来,都要到他那里落脚住一宿。“他最不喜欢家务事,但是只要是部队里的娃娃过来了,他就开始洗碗、捡菜,‘装’得有模有样的。”妻子李弟燕不禁回忆起那些幸福的时光。 李弟燕说:“他在家的时间很少,儿子小时候几次得重病,他忙着飞行,一点也照顾不上。儿子邱锋的职务低,一起的同学都调职了,只有他职务最低。余团长是他老乡、同学,还都是羌族,他不去找。他总说:不要拿这样的小事去麻烦领导。” 闲暇时,他跟妻子商量,“以后邱锋有了孩子,你不要带了,让我来带,让我***些。”一个晚上,邱光华飞行回来疲惫地躺在床上,对妻子说:“弟燕,抗震救灾完,我就不飞了,带着你到处耍耍。” 他们早就已经商量好,退休后就一起到全国各省会旅游,第一站就去杭州。但是,这个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http://www.plapic.com.cn/txt/200907a/20090709-1A.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