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常识大全6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诗品》,
钟嵘著。它是在刘勰《
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
长葛)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齐梁时代曾作过参军、记室等小官。他的《诗品》是公元513年(
梁武帝天监十二年)以后于今
南京写成的。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
五言诗。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
下品七十二人。
钟嵘论诗还坚决反对用典。钟嵘论诗有一个重大特色,这就是他善于概括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概括诗歌风格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论
赋比兴,例如说阮籍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二是论风骨和词采,例如说曹植诗“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三是重视诗味,在序里他已经说五言诗“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又说诗应该使人“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钟嵘《诗品》是第一部论诗的著作,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唐
司空图,宋严羽、
敖陶孙,明
胡应麟,清
王士祯、
袁枚、
洪亮吉等人论诗都在观点上、方法上、或词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
乐律、
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
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
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
化学、
生物、
农业、水利、建筑、
医药、
历史、文学、
艺术、人事、军事、
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
人类学、
考古学、
语言学、
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
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
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例如,《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
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
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
科学家、
政治家。1岁时南迁至
福建的
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
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文武双全,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为保卫
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北宋时期,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辽和西夏
贵族统治者经常侵扰中原地区,掳掠人口牲畜,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破坏。沈括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
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
阵法、兵车、
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于医学方面,尝著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以及《梦溪笔谈》及《补笔谈》中,都有涉猎,如提及秋石之制备,论及四十四种药物之形态、配伍、药理、制剂、采集、生长环境等。其《良方》由后人与苏轼之《医药杂说》合并,成《苏沈良方》,现有多种版本行世。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
地理名著。明末
徐弘祖(徐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
天台山、雁荡山、黄山、
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
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厦
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
游圣。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宋代(南宋)女词人,号
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
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
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
赵明诚共同致力于
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
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
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
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
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
辛弃疾、
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
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
声声慢》、《
一剪梅》、《
如梦令》、《
夏日绝句》、《
醉花阴》、《
武陵春》等。
55.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
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也称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
讽刺文学的典范。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
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
印章:“
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清代小说家,
汉族,
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
清圣祖
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
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
56.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 清朝末年,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此时,严复翻译了
英国生物学家赫胥xū黎的《天演论》,并于1897年12月在
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
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
英国著名博物学家,
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发表过150多篇科学论文,内容涉及动物学、古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植物学等多方面知识。1893年,68岁高龄的他应友人邀请,在
牛津大学举办了一次有关演化的讲演,主要讲述了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这份讲稿经过整理,即为《天演论》。
严复(1854-1921),初名传初,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
福建侯官(今属
福州市)人。
光绪三年(1877),严复作为清政府首批派遣留学英法的学员,赴英国学习驾驶。在英国格林威治
海军学院(后改名皇家海军学院)学习的两年半中,“考课屡列优等”,成为该校的高材生。《天演论》是严复最著名的译作。
57.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
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
《聊斋志异》
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
蒲松龄(1640~1715)
清代文学家,
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 山东省
淄博市
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盘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58.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
新青年》月刊。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
中国文化的朽坏。《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另有
果戈里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心中的“
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小说,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记》的创作,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
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59.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
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
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
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
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
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受到1919年的
五四运动的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
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叶圣陶说。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他于1923年成为该馆的编辑。
“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
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60.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
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保护
唐僧西天取经、历经
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书之帽,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界穿越,描绘四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经缘由。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
因缘、譬喻言辞,释佛法渊博。
《西游记》文字以白话文为主,间有赞赋
诗词,多用夸张、譬喻手法,铺陈排比句式,音调韵律铿锵,朗朗上口,适合高声说出或者唱出,平话、弹词、戏曲脚本痕迹很重,仿佛说书人或者戏台就在你面前,这样的语言极大发挥了音调韵律对人心理的作用,增强了感染力,大量赞赋诗词,大量华丽绮靡辞藻铺陈堆砌,描绘出华丽富足、祥和自由的仙界风光、妖魔洞府;刻画出形象毕俏的神仙形象、妖魔形象等等。让读者满眼珠光宝气,玉宇琼枝,如梦如幻,恍入仙境。这些“仙境”在佛教来说并非仅仅是幻象,确实是佛教统治理念下应有的风景
《西游记》的
文体实际上是一种佛经体,其构思、体裁、情节、表现方法均来自佛经故事,佛经故事大量使用幻想、夸张的构思方式;使用神变、分身、幻化(化人、化物、化境)、魔法、异变(地动、地裂、大火等)、离魂、梦游、入冥(地狱)、升天、游历它界(龙宫、大海等)等等情节。更多用比喻修辞方法。《大涅槃经》里提出八种:“喻有八种:一者顺喻,二者逆喻,三者现喻,四者非喻,五者先喻,六者后喻,七者先后喻,八者遍喻。”这些在具体作品里触目皆是。
佛教的本生故事与《西游记》非常类似,在佛典
翻译文学中,《
本生经》或称"本生谭"是艺术价值最高、也最为普及的部分之一,被称为是古印度"民间寓言故事大集" ,是可与希腊
伊索寓言并称的古代世界
寓言文学的宝典。